歡迎訪問海博测评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原中興儀器)-首頁
聯繫熱線:400-689-3368(總機) 招聘熱線:0755-23010161時間:2023-08-15 00:00:00 閱讀:436
8月9日,海博测评在科創板掛牌上市。公司本次公開發行1963萬股,發行價格36.12元/股,合計募資7.09億元,相較於公司預期超募71.8%。
作為一家聚焦數碼化應用技術服務的綜合提供商,該公司深耕生態監測、水利水務、公共安全三個領域,業務廣泛涵蓋智慧感知設備、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大數據平台等領域。
在其上市背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支撐的生態環境監測行業,重要性正在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於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等文件,逐步搭建形成生態環境監測管理和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
在此基礎之上,我國生態監測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市場需求迅速擴大。據《2021中國環保產業分析報告》預測,「十四五」期間,環境監測行業將每年新增20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
與此同時,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正式對外公佈。該意見從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等七個方面提出31條具體措施,並指出應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不斷出台的新政策,也將為海博测评這樣的數碼化應用技術服務綜合提供商提供極大發展助力。
在上市之前,海博测评業務已經將自主開發的監測儀器廣泛應用至生態、水利、氣象、公安等領域和行業。並先後承擔了超百個政府環境監測項目、上千個工業污染源在線監測項目、數百個公安特種通訊設備項目等,客戶遍及全國。特別是在生態監測領域,2021年,海博测评承擔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水站運維項目數量、提供監測設備數量均排名第二位。
而隨着資本的注入,以及政策端的合力推動,海博测评的業務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速。
展望未來3—5年,海博测评方面指出,公司將繼續在智能感知與大數據應用等技術領域發力,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跨越,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持續進步提供助力。
技術領先為發展築基
作為科技產業化的重要市場,科創板對於擬上市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研發實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而這正是海博测评的優勢。自成立以來,海博测评便對創新研發極為重視,結合行業特點,建立了一套適應監測領域的高效研發體系。該體系涵蓋從需求定義、項目立項、制定計劃、開發、批量生產到退市的完整過程。同時,公司設立了《知識產權獎勵制度》,保證了自主創新的可持續性。
特別是在技術背景出身的董事長何願平的帶領下,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招股書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海博测评研發投入分別為3463.83萬元、4801.92萬元、3822.18萬元,佔總營收比重均超過8%以上。
截至目前,海博测评旗下已經擁有一支近二百人的專業技術研發隊伍,擁有273項專利、軟件著作權;29項環保產品及服務認證證書,涵蓋水、氣及工況監測;8項計量器具型式批准證書。公司承擔過13項政府課題,其中包括「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等6項國家級課題,技術實力雄厚。
在研發體系的支撐下,海博测评掌握了包括微型模塊化水質在線自動監測技術、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技術、環境空氣在線監測集成技術、智慧環境大數據分析及綜合管理應用技術在內的7項核心技術。組網維度覆蓋了感知層和應用層,業務維度覆蓋了水質、氣體等環境監測場景,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海博测评因此獲得多項國家級、行業獎勵和認可,包括第四批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1年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2019年環境技術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等。
事實上,在政策的催化下,生態監測行業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這個戰場上,既有美國哈希、賽默飛在內的國際知名儀器企業,也包含力合科技、聚光科技、皖儀科技等本土企業,還存在着很多中小規模監測設備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壓力不小。
但正是得益於長期以來對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的重視,海博测评才得以維持市場領先地位,為未來的發展築基。
向智能感知與大數據應用精準發力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佈的《中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顯示,隨着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對生態環境監測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態環境監測不再滿足於簡單地出具監測數據,而是要實現感知高效化、數據集成化、分析關聯化、測管一體化、應用智能化、服務社會化。
生態環境監測已經呈現出智慧化的趨勢,相關企業要在充分應用人工智能和網絡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同時,高效智能感知生態環境,通過提升數據挖掘和應用水平,滿足政府、企業、公眾等對生態監測的需要,實現生態環境管理和監測業務的深度融合,更加精準、智能地支撐生態環境管理和決策。
而這正是海博测评當下發展的方向與目標。
在7月28日舉辦的一場投資者交流會上,何願平指出,我國環境監測技術裝備將向小型化、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在參數上要求多參數實時、在線、自動化以及區域動態遙測;技術上,將與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相融合,推動環境監測從單一的儀器設備監測,向物聯網化監測系統及管理平台發展。
為此,海博测评已經基於化學、光學、質譜、色譜等技術自主研發出智慧環境監測儀器及系統,可對百餘種因子進行智能感知和自動監測,並採用物聯網架構將感知層多維數據傳輸至雲平台,實現大數據的挖掘和數碼化應用。
以環境水質監測為例,海博测评自主研發的模塊化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運用高精度小體積計量、高靈敏高可靠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在線監測、自動控制、跨平台組件化軟件等多項先進技術,形成了一套具有水質自動採樣、自動分析、數據質控、水質異常留樣和預警等功能的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為「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排名」提供了產品和技術支撐。
與此同時,依託於先發優勢和積累的成功經驗,海博测评已經開始廣泛地將產品與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相融合。
在升級原有產品的同時,海博测评加快推出偏振散射大氣顆粒物分析儀、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系統、生態監測數字孿生系統、數字農業大數據系統等更高效、智能化的科學儀器及大數據應用系統。
在招股書中,海博测评也明確表示會將此次募集所得資金用於拓展感知層儀器設備寬度,及拓寬數字生態、數字水務等數碼化應用場景,建設研發中心,從而建立更完善的產品、技術研究開發體系,增強綜合競爭力。
可以預見的是,海博测评將持續在智能感知與大數據應用等技術領域發力,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鞏固行業領先地位,將自己打造成為國內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龍頭企業。未來無論賽道還是自身的成長性,海博测评均值得期待。
民營經濟迎政策紅利,共建清朗網絡輿論環境
近期,民營經濟接連迎來政策紅利,作為民營企業的優秀代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海博测评也將充分受益。
民營經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力量。從中央到地方,各種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不斷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從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等方面,提出31條具體舉措。可以清晰的看到,出台《意見》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通過多項強有力的舉措提振民營經濟的發展信心。
提振民營經濟的發展信心,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是重要的前提之一。在促進民營經濟31條中,第27條也明確指出,培育尊重民營經濟創新創業的輿論環境。加強對優秀企業家先進事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宣傳報道,凝聚崇尚創新創業正能量,增強企業家的榮譽感和社會價值感。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輿論環境和時代氛圍,對民營經濟人士合法經營中出現的失誤失敗給予理解、寬容、幫助。建立部門協作機制,依法嚴厲打擊以負面輿情為要挾進行勒索等行為,健全相關舉報機制,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在促進民營經濟的31條出台後,近期,多部門正在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舉措》),聚焦促進公平準入、強化要素支持、加強法治保障、優化涉企服務、營造良好氛圍等5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
上述政策中特意提到,開展「打假治敲」等專項行動,依法打擊蓄意炒作、造謠抹黑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網絡黑嘴」和「黑色產業鏈」。
與此同時,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也發佈消息稱,近期,國家網信辦深入推進「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 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截至目前,重點網站平台清理涉企虛假不實等信息8.6萬餘條,依法依約處置賬號8425個。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政府出台密集政策整治網絡黑嘴和黑色產業鏈,這不僅可以塑造清朗、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而且能夠營造寬鬆、和諧的網絡營商環境,清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掣肘和干擾因素,進而提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發展信心,穩定民營經濟的發展預期。」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公開表示,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網站平台、網絡媒體、行業協會、相關企業和社會公眾應當相互協同,形成多方治理的合力,共同為民營經濟打造友好、健康的網絡營商環境。
可以預見,在政策紅利頻頻釋放的背景下,民營經濟的網絡營商環境將持續向好,作為民營經濟優秀代表的海博测评也將在更為良好的環境中繼續高質量發展。